有機茶開發可行性報告
作為地處貧困山區的普定縣。在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18元,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邁出了新的步伐等。但是我縣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增收渠道狹窄;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龍頭企業少等等。為此,我縣縣委于~年6月27日以普發[~]22號文下發了《中共普定縣委、普定縣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茶葉、藥材、蔬菜、水果等生產基地、創立名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形成農業支柱產業。”
普定縣具有悠久的產茶歷史。早在明朝崇禎年間,普定化處朵貝所產的朵貝茶便作為貢品進貢朝庭。朵貝茶曾三次在省地茶葉評審會上奪魁,成為頗具地方特色的佳品。然而,作為我縣唯一的地方特色,具有一定歷史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朵貝茶如今已是名存實亡了。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以及各級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一九九九年,安順市委、市人民政府確立了茶葉產業化作為安順農業產業結構戰略調整之一,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借此東風,普定縣于1999~XX年共發展茶園一萬余畝,為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一定基矗基于此,為適應當今茶業發展,我公司提出了普定朵貝有機茶開發項目,利用我縣的歷史名茶,“朵貝茶”的歷史知名度,開發有機茶,重振朵貝茶的雄風,推進我縣茶業產業化向前發展。
二、項目必要性
同其它農業一樣,隨著化肥、農藥等現代技術的應用與推廣。茶葉生產得到了很大發展。但是由于在生產上投入了大量的高能物質,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一方面沖擊了茶園生態系統,破壞了這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另一方面是促進了茶園生態環境的污染和浪費,產品質量下降。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外特別是西方國家相繼對進口我國茶葉進一步削減關稅,有利于我國茶葉出口。但是,由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些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對進口我國茶葉實施了更為嚴格的技術指標要求,如從XX年7
月1日起,歐盟茶葉進口國對茶葉進口實施了更為嚴格的農殘檢測標準,新標準較原來的標準高10~100倍,使我國茶葉出口受到了較大影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識的增強,健康、安全的食品成為人們追求的熱點。特別是近來年出現的瘋牛并口蹄疫以及各種農藥殘留引起的各種病癥,如阜陽劣質奶粉事件。使人們更加關注食品的安全性。于是,各種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迅速風靡全球。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目標。有機茶作為一種純天然、無污染的營養最豐富、最安全的食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有機茶就是在無任何污染地按照有機農業生產體系和有機農業方法生產出茶葉原料,在加工包裝和貯運過程中不受任何化學品污染,并經有機茶認證機構審查認證,頒發證書的茶葉產品或其再加工制品。有機茶在我國起步較晚。1990年浙江臨安的有機茶經荷蘭頒證組織頒證出口,至1997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開始進行有關有機茶的研究工作;1999年成立有機茶中心,開始了我國有機茶的認證。至今:全國共有200余家生產企業獲得了有機茶認證,貴州有羊艾農場等5家企業獲得了有機茶認證。經審查認證的有機茶園面積達12萬余畝,生產有機茶4000多噸。我國有機茶主要是外銷,我國有機茶出口數量占全年產量的60%。但是,我國有機茶還必較少,審查認證的有機茶園面積僅占全國茶園面積的0.7%,生產的有機茶僅占全國茶葉產量的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