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茶開發可行性報告
我縣在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方向,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是符合當前我縣農業發展實際的,但是,由于我縣技術力量薄弱,農業基礎差,農民素質普遍不高,在進行茶葉生產管理上,存在著管理粗放,濫施化肥,農藥等現象,與當前我國茶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有機茶開發方面,目前安順市尚未有獲得有機茶認證的茶園及企業。為此,我公司根據當前乃至世界茶業發展方向,提出在我縣化處鎮播改村建設300畝有機示范茶園,以開發普定朵貝有機茶,帶動全縣茶業健康發展具有相當的必要性。
第三章建設條件
一、項目區概況
1、地理位置及區域范圍
普定縣地處安順市北面,距安順市25km,南與安順市西秀區相接,西鄰六盤水市六技特區,北接畢節地區織金縣,東鄰平壩縣。項目選在普定縣化處鎮播改村,距普定城25km,距化處鎮15km,項目地遠離城市,周圍15km范圍內無任何工礦企業,項目地以農業為主,生態環境良好,四周林木繁茂,與5000畝銀杏葉基地毗鄰,森林覆蓋率達35%。
2、自然資源狀況
普定縣地處云貴高原腹地,屬高原河谷地區,海拔高度1640~1864m。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季節交替分明。常年氣候溫和,冬無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1℃。無霜期較長,全年無霜期達289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達1396.6m,且雨熱同季,云霧多,日照少,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普定縣境內土壤肥沃,多為砂頁巖發育而成的黃壤土,呈微酸性,ph值4.5—5.5之間,非常適宜茶樹生長和發育。
3、社會經濟狀況
近年來,普定縣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據統計,~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58億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86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41億元。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21.8:57.9:20.3。全年共完成財政總收入1.8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7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全縣城鄉居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收入穩定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1418元,實際比上年增長5.2%。
二、項目實施的有利條件
有機茶生產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有機農業生產技術。在有機茶的生產、加工乃至銷售等各個環節都要受到有關有機茶認證資格的認證機構進行監督認證。特別是在茶園的田間管理過程中,茶葉生產絕不允許受到任何化學及其它污染。有機茶生產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在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為首的我國國內各個科研院所聯合攻關,目前已取得了相當的技術成果。如有機茶專用肥,苦蒿等植物原剎蟲劑,茶病毒及bt制劑等生物源殺蟲劑。就我市而言,我市廣大茶葉工作者在長期的茶葉生產實踐中積累了用苦蒿殺滅小葉綠葉蟬等方法。
目前,我國有機茶生產技術標準已相繼制定并頒布實施。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中心以ifoam基本標準為基礎,參照歐盟標準,于1999年5月制定了有機茶認證標準,用于開展有機茶認證工作。有機茶中心還編寫了農業部行業標準,ny5196-《有機茶》、ny/t5197-《有機茶生產技術規程》、ny/t5198-《有機茶加工技術規程》ny5199-《有機茶產地環境》等技術標準,并于XX年9月1日起實施。這些技術規程和標準為我國有機茶生產,加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