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基礎謀發展(*鎮2004年工作綜述)
(三)投資軟環境進一步優化。我鎮制定了促進工業園區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一是全方位開放園區準入關,只要是國家產業政策允許范圍內的產業,外商有意來我鎮投資,我們敞開大門迎接;鎮內企業有能力投資,我們積極扶持。二是全力優化投資環境。著力改革審批制度,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益。工商、稅務、土管、城建、水廠、電力、電信等部門均做到先服務后收費,堅決制止了“卡脖子”的作法;禁止“三亂”行為;包辦外來投資企業的征地手續,包辦營業性、生產性證照;由政府加大投入,保證工業園區通路、通水、通電。三是提供優質服務。制定“五從”規則,即辦事程序從簡、辦事手續從快、收費標準從低、服務質量從優、違規處罰從輕。同時,我們在工業園區明確提出“只要有政策就有落實,只要有承諾就有兌現”的口號,著力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二、狠抓結構調整,促進興農富民
2004年,我鎮以落實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為中心,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不斷深化農村稅費體制改革。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做好“兩補一降”工作,即:降低農業稅稅率,對種糧農戶實行糧食直接補貼和水稻良種補貼,促進農民減負增收。向全鎮8468戶農民共發放糧食直補資金53.3萬元,良種補貼62.4萬元,兩項合計115.7萬元,農民人均得到實惠26.6元。繼續落實減負政策。2004年,全鎮農民承擔的農業稅及附加為225.5萬元,比2003年的394.7萬元減少169.2萬元;鎮級排澇水費為50萬元,比2003年的72萬元減少22萬元,兩項合計減少負擔191.2萬元,人均減負43.9元。
。ǘ├^續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是突出發展糧食生產。一年來,我們積極落實惠農政策,進一步調動了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全鎮優質稻種植面積達4.2萬畝,糧食總產達24241噸,是近年來種植面積最大、總產最多的一年,取得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效果。二是突出發展蔬菜生產。蔬菜種植規模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形成了沿紅牌路從花口至黑埠的十公里蔬菜種植長廊,總面積達4萬畝,牌洲灣優質無公害蔬菜品牌正在逐步形成。三是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全鎮已形成專業養豬村三個,養豬200頭以上大戶100多戶,沿堤村以養牛和養羊為主逐步發展為專業村。四是推動農產品加工由粗放型向深加工發展。如牌洲灣食品有限公司開發的“魚肉腸”、牌洲酒廠生產的“東方康艷酒”“牌洲小曲酒”一經推向市場,即贏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此外,我鎮還建成了1萬畝優質水產品、1萬畝水生蔬菜、2萬畝優質雙低油菜、4萬畝優質意楊等七大優勢農產品基地。
。ㄈ┎粩嗤晟妻r業基礎設施建設。我鎮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投資320萬元,對黑埠項目區進行了農業綜合開發,完成工程土方量11萬方,新修硬化渠道10000米,修建配套建筑物2140處,新修泵站6座總裝機容量180kw,硬化田間耕作路7.2公里,修建跨長渠橋1座。我鎮還對四大鎮級泵站、中堡村中心溝和一部分涵閘進行了全面整修,并督促各村加強小農水建設,增強了抗災奪豐收能力。我鎮還成功抵御了2004年6月下旬的持續強降雨災害,把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四)全力抓好涉農部門服務工作。鎮畜牧服務中心積極開展畜禽防疫工作,在預防禽流感和牲豬“5號病”防疫中,對全鎮家畜家禽進行了免費防疫。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積極開展農技服務,舉辦培訓班,開展農業技術講座,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產,全年發放農業技術資料11期達2.8萬份。鎮工商所積極加強農資市場管理,開展“打假護春耕”、“打假護秋播”行動。鎮交警中隊圍繞開辟“綠色通道”,為全鎮蔬菜運銷排憂解難。鎮信用社積極開展農戶小額信貸,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