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高中語文教學上的互動
二、學生與書本的互動
“預習—聽課—復習”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生本互動就是處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有好些學生反映,在課堂上聽不明白老師講的內容,或者是聽起來感覺很陌生,那都是因為他們沒有和課本互動起來,所以生本互動是學生與教師互動的重要前提。對于學習基礎好、學習自覺性較強的學生來說,他們不用教師引導,也會主動去預習課文。但是,對于學習基礎較差,自控力又較弱的學生來說,要他們自覺主動地去看課文,了解課文,是比較困難的。這時候,就非常需要教師引導他們與課本互動。因此,在講新課之前,教師根據(jù)新課的內容,要有所側重地設計一些比較有趣的問題給學生,讓他們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課文。學生學習怕的不是沒有精力,而是沒有目標。教師設計的這些問題就相當于學生學習的指明燈,使他們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就好像戰(zhàn)士有了進攻的對象,航船有了前行的燈塔。這是課前的生本互動。
在課堂上,生本互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一節(jié)課只有45分鐘,但教師也要安排適當?shù)臅r間給學生閱讀課文。這里的閱讀包括集體朗讀、個人朗讀、快速默讀和片斷精讀,以及教師的范讀。在講課的時候,教師沒必要把所有的閱讀方式都用到,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內容,有選擇性地指導學生與書本互動。例如,學習古文,教師可以首先范讀一遍,然后讓學生集體朗讀;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先叫個別學生朗讀,分析完后,再讓全班學生一起朗讀。盡量以多樣化的形式引導學生不斷地與課本互動,使學生對課本由陌生變?yōu)槭煜,進而理解透徹。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學生對課本產(chǎn)生了興趣,接下來的學生與教師互動就容易多了。
三、學生與學生互動
生生互動自古就有,不同時間、不同背景的互動形式、互動特點都不同;咏虒W模式的直接理論依據(jù)是交際教學法。“它強調語言的多種用途和學習的多種目的,強調教學應以人為本,課堂組織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意念和思想。”也就是說,互動不只是傳遞信息的過程,更是整理信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過程。真正的互動信息走向應該是多維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等;咏虒W模式不僅具有反饋和雙向互動的特點,學生甚至可能直接獲取老師沒有講授的外部信息。因此,學生的主體性即主動性、自主性、獨立性就得以充分的發(fā)展。
學習要有一個交流的平臺,才能更好地進步、提高。因此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不可或缺的,而教師就要給學生提供一個互動的舞臺。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再派代表發(fā)言;或是組織演講或辯論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交流;或是讓學生互改作文,在改作中交流。在課后,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經(jīng)驗、學習心得,互相幫助,一起進步。
總而言之,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教師必須很好地做好學生的互動工作,只有學生互動起來,興趣才會提起來,學習語文的能力才會提高。
參考文獻:
[1]肖東洋。淺談互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閱讀與鑒賞:中旬,(11):36.
[2]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單洪軒,李佳孝。高中課堂師生互動的價值與思考[j]。文史博覽:理論,(01):73-75.
[4]吳康寧。課堂教學社會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5]鄭金洲;咏虒W[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