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探析高中生物教學認知同化論的用處
1.2. 2關于認知同化論
同化一詞來自于生物學,其原意是接納、吸收和合并為自身的一部分,在生理學中指機體吸收食物并使之轉化成原生質。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瑞士心理學家、發生認識論創始人皮亞杰都曾經使用同化概念來解釋人類的學習認知發展。1968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蘇泊爾提出了認知同化理論。他首次系統的把同化的思想運用于解釋言語材料意義的習得過程,對同化概念作出了新的論釋。認知同化論認為,學生能否習得新知識的關鍵,取決于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與新知識相關的觀念。有意義學習的發生,是通過新知識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相關觀念的相互作用來完成的,這種相互作用的結果就是新舊知識的意義的同化。
1.2. 3研究趨勢
近年來,在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研究中,不斷有學者與教師對對認知同化論理論進行研究。雖然認知同化論不像建構主義那樣為大家所熟識,不過在很多學科的教學研究中,己經有人逐漸的認識到了認知同化論對教學的一些積極的意義,并發表了相關的研究論文。對于如何將認知同化論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學習的實踐研究還是比較欠缺的,大多數己有的研究也只是對部分理論的應用。己有的研究一般對三種同化模式研究的比較多,對組織學習的原則和策略研究的比較少,更沒有系統的將認知同化論付諸于實踐教學研究中。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論對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有著非常大的啟示意義,如何幫助學生構建基礎的、有效的、有層次的認知結構將是末來認知同化論方面的研究熱點。
1.3當前國內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國內高中生物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很多學生因為基礎知識薄弱,原有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新知識,出現了聽不懂的問題。
2.國內學生普遍存在著實踐能力差的問題。學生們即便上課時能夠聽懂老師所講授的內容,也無法將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更不要說利用所學的知識去指導生活實踐。也就是常說的聽懂了不會用的問題。 3.很多學生,能夠掌握老師講授的內容,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但是仍然存在著使用不靈活的問題。生物學習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 研究目的、內容及基.................14-16
2.1 研究目的..................... 14-15
2.2 研究內容 ........................15-16
2.3 研究的基本................... 16
3. 研究的基礎理論..................... 16-18
3.1 奧蘇伯爾簡介......................... 16
3.2 認知結構的概念........................ 16-17
3.3 同化的概念 ..........................17-18
4. 認知同化論..................... 18-36
4.1 認知同化論的.................... 18-20
4.2 有意義學習 ........................20-29
4.2.1 有意義學習................... 20-21
4.2.2 有意義學習的.................. 21
4.2.3 有意義學習..................... 21-24
4.2.4 有意義學習的....................24-29
4.3 意義的同化 .........................29-33
4.3.1 符號意義的同.......................29-30
4.3.2 概念和命題意義的..............30-32
4.3.3 發現學習與有.................32-33
4.4 組織學習的原則..............33-35
4.4.1 逐漸分化原則..................... 33-34
4.4.2 整體協調原則 ..................34
4.4.3 先行組織.................. 34-35
4.5 學習中的動機因...................... 35-36
5. 認知同化論在高中生物....................36-55
...............................................
結論與思考
隨著教改的深入,高中生物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時代,對高中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作為重要的高考科目,也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重視。21世紀的竟爭是人才的竟爭,如果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為學生在生物科學上取得更大的發展奠定基礎,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師要考慮得。
奧蘇伯爾提出的認知同化論,批判的繼承了前輩的理論,在高中生物教學指導意義巨大。結合認知同化論,高中生物教學應該努力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要努力滿足有意義學習的外部條件,提高教材的編寫水平,使教材邏輯更加清晰,內容更加連貫,編排更加合理,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符合學生學習的科學規律。要努力滿足有意義學習的內部條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學中要考慮循序漸進,要溫故而知新,講授內容也考慮到學生己有的知識結構。對于不同的學習內容,要采用不同的認知同化方式。要注意區分表征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結合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和組合學習方法,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