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應用文寫作(三)
思想觀點的準備。不僅僅是執筆者自己分析研究,深入思考,還要注意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對所寫的文件,領導同志有什么指示,參與研究的同志有什么深刻的見解或不同的看法,群眾有什么希望和要求,都要認真聽取、研究。領導同志一般來說對黨的方針政策了解得多一些,透一些,對全局性的問題觀察得也比較敏銳。他們的意見應當是更全面、更深刻,動筆前必須了解他們對文件的想法和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把握住他們意見的主旨。這里也包括中央有關文件和領導講話在內。這叫“吃透上頭”。干部群眾直接接觸實際,應當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他們的某些想法、希望和要求,努力摸準他們的思想脈搏,這叫“吃透下頭”。吃透這兩頭,寫出的文件就有可能更有針對性,從而也會更有指導意義,更能解決實際問題。一般說來,在政治生活正常的情況下,領導和群眾的愿望是共同的,意見也多是一致的;但由于他們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也常有不一致的地方。這時候文件的作者就應該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武器,認真分析研究,用正確的觀點,把兩者統一起來。至于起草的同志在討論中的不同意見,要盡可能取得一致。執筆的同志,要十分注意那些見解較深的意見,吸收討論中的最佳成果。這樣上下結合,集思廣益,就可能把文件寫得更全面,更深刻,更有思想性,更具有實際意義。
思路格局的準備。有了材料,又有了明確的主題思想,就應當考慮這些材料和觀點如何圍繞主題安排布局,有一個清楚的思路。一篇文章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包括哪些內容,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哪些內容為主,哪些為輔,使用哪些材料,哪些該詳,哪些該略,如何突出重點,上下左右如何連接等等都要想好。最好先寫個提綱,有了提綱就象蓋房子有了草圖,有助于動筆寫作時掌握全局,避免丟三拉四,前后重復,本末倒置。這樣,既可提高寫作質量,也可加快寫作速度。老舍先生在談他的寫作經驗時曾說:“盡管我們只要寫二、三千字,也需先寫出個提綱,安排好第一段說什么,第二段說什么……有了提綱,心里就有了底,寫起來就順理成章;先麻煩點,后來可某某事”。克魯普斯卡婭在回憶列寧的寫作情況時也說:“他在寫文章之前,通常是先寫好提綱,從這個提綱可以追溯伊里奇的整個思想過程,有許多文章,伊里奇把提綱改了兩、三遍”。當然,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情況,在寫提綱時,也有粗細之分。一些大型的工作報告、總結報告、調查報告、法規條例等,由于文章較長,頭緒較多,就應有較詳細的綱目。除了大的格局、層次以外,每個層次的主要觀點和材料都應列出來。一些小型的文件,比如工作計劃等等,提綱可粗一些,有個大架子就行。還有一些要求急、容量小的文件,象簡報、通知等等,下筆前有個腹稿也就可以了。提綱如何寫,并沒有一定之規,可按文章長短、每個人的寫作習慣、寫作前對觀點材料的熟練程度不同來確定。
以上三方面的準備,互相關聯,缺一不可,又往往是同時進行的。搜集整理材料、挑選典型過程,也是綜合歸納、提煉主題的過程。這些工作做完了,腹稿或者提綱也就有譜了。機關應用文能不能寫好,與這三方面準備得充分不充分關系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