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應用文寫作(二)
第七類《報告》、《請示》。《報告》用于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請示》則是向上級機關請示指示和批準。《報告》又可分為會議報告,比如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情況報告,如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和中共山東某某委給黨中央書記處的《關于進一步開展學習宣傳張海迪活動的報告》。
第八類《批復》。用于答復請示事項,比如《國務院關于某某地城某地規劃總體方案的批復》等。
第九類《函》。主要用于相互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準等。又分公函和便函,前者屬于正式文件,后者不屬于正式文件,用機關信箋繕寫蓋印即可,不必編列發文字號。有時答復下級來文,常以《復函》代《批復》。
第十類《會議紀要》。傳達會議議定事項和主要精神,要求與會單位共同遵守、執行公文。
以上十類十五種還包括不了所有的機關應用文。比如在機關使用最普遍、范圍最廣泛的《簡報》和《調查報告》,使用越來越多的《匯報提綱》,伴隨商品化經濟而日益被人重視的《合同》等,都未列入。《簡報》就是簡略的情況報告,目前已經逐步成為機關文字工作的基本文體。從一定意義上說,它是機關應用文的基礎性文體。如果寫不好簡報,就很難寫好報告、請示等文體。《調查報告》是表達調查研究結果的文體,有專題性的和綜合性的;有調查現實情況的,也有調查歷史情況的;有肯定經驗性的,也有判斷是非性的等,它是所有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都離不開的文體。《匯報提綱》是向上級做口頭匯報時使用的大綱,往往是事先有個文稿,而在匯報后,又根據領導同志的意見加以修改,才正式印成文件。《合同》是當事人雙方為了實現某種目的,在遵守國家法律、法令、政策、計劃和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的原則下,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一種協議,它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商品交換的一種法律形式。
從便于學習和教學方面講,把機關應用文的發送對象和它們所承擔的任務統一起來劃分,這樣,機關應用文大體可以分為四類:呈報性文體、指示性文體、契約性文體、法規性文體。
呈報性文體,主要有《請示》、《工作報告》、《情況報告》、《簡報》、《匯報提綱》、《調查報告》、《工作總結》等,都是下級向上級報告的文件,即“上行文”。
指示性文體,主要有《指示》、《批示》、《決定》、《決議》、《通知》、《通報》、《布告》、《公報》、《命令(令)》等,都是上級向下級發出的文件,即“下行文”。
契約性文體,主要有《合同》、《協議書》等,即當事人或單位雙方、多方,為了實現某種目的,在相互平等、協商一致的原則下,明確相互權利和義務的文件。這一類文體,過去在機關應用較少,現在,隨著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正在進行領導體制和經濟體制的改革,工作責任制和經濟責任制正在逐步確立,在機關內部和機關相互之間明確責、權、利,越來越多的單位采取了訂契約的形式。因此,這類文體已經引起各方面的重視,也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